分类
成考高起点 2025-05-02作者:匿名 来源:本站整理
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《史地综合》5月2日专为备考2025年史地综合考生准备,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,逐步提升考试成绩。
单选题
1、一艘船只将从新加坡港起程,选择捷径至地中海沿岸,它将经过的海上咽喉要道有:()。 ①马六甲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苏伊士运河④直布罗陀海峡
答 案:D
解 析:本题考查重要的海上航线,需要对海陆分布、主要海峡等分布有清楚的记忆方可做答。从新加坡起程至地中海沿岸,出发即经过马六甲海峡,进入印度洋后,经曼德海峡进入红海,之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,到达目的地,故D为正确选项。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;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。
2、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在()。
答 案:A
3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,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的是()。
答 案:C
4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,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,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,这实践了()。
答 案:A
解 析:本题考查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相关的史实。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,从时间上排除C、D两项。要知道,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时间是1944年6月,而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都是在1945年召开的,时间上不相符。德黑兰会议和开罗会议虽然都是在1943年年末召开的,但开罗会议是美英中三国首脑,其中中国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既不是直接参加者,也基本没有发言权,所以不可能在这次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,这样,B项也被排除了。
5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发生在()。
答 案:B
主观题
1、把图2.8.1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入下面的空格上。
A______洲;B______洲;C______洋;D______洋;E______洋;F______站;G______站;H______站。
答 案:南美;大洋;太平;印度;大西;长城;中山;昆仑
2、读图4,完成下列要求。
(1)著名的石油生产国:A__________;D__________;C__________。 (2)著名的蔗糖生产国:D__________;E__________。
(3)F__________海;G__________运河。
(4)A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,成为世界上输出__________最多的国家。
答 案:(1)美国、墨西哥委内瑞拉 (2)古巴、巴西 (3)加勒比 、 巴拿马 (4)现代化、地区生产专业化、农产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图上进行国家定位。根据图形轮廓,A是美国,B是墨西哥,C是委内瑞拉,D是古巴,E是巴西。
3、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、二、三条分别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,行政权力赋予总统,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,还规定国会议员和总统均由选举产生,众议院人数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,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(即奴隶)的五分之三,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。宪法第四条规定联邦中央政权和各州的各自权力。宪法第五条规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一定程序增添宪法的修正案,如1791年增添的修正案规定保证宗教信仰、言论出版、游行集会的自由。
——摘编自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》
简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。
答 案:(1)积极意义: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,具有一定的民主性,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;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;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,创立的政体后来被许多国家仿效。(2)局限:允许奴隶制存在,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同的权利;忽视了基本人权。
4、试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、内容和影响。
答 案:背景:(1)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,幕府统治严重危机。(2)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。(3)外国入侵,民族危机严重。(4)倒幕运动。 内容:(1)废藩置县,加强中央集权。(2)允许土地买卖,引进西方技术,鼓励发展近代工业。(3)提倡文明开化,努力发展教育。 影响:摆脱了民族危机;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;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;很快走上扩张道路。
5、阅读下面材料: “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,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。
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。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。
…………
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,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,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,建立社会主义社会。”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
回答:
(1)第一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是哪一年、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?
(2)从所列内容看该宪法的特点是什么?
(3)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?
答 案:(1)该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。 (2)该宪法的特点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,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,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。 (3)该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,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,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。
相关文章